习仲勋(1913.10.15-2002.5.24)
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四章 国破山河碎,无国哪有家 人民苦漫漫,求生路黯然

邓州习氏,习仲勋祖上,祖祖辈辈耕读传家,艰苦创业,勤劳淳朴,仁德处世,子孙承继。习仲勋祖父,习永盛一家人拥有农耕肥沃的旱地水田数百亩,实属生活殷实平安人家。习永盛家人在习营临近堰子河北岸,有一处清静宜居宅院,至今遗址现存,南北约150米,东西宽约80米,前后三进院落。其院落东南边离河不远挖造水井一眼,配有碾、磨作坊等一应俱全。整个村邻和西边友邻小张营均在此吃水,磨面,碾粮食。实为积德行善,和睦互助,康泰安居,殷实旺族家室。这为山河破碎的乱世,招来家破人亡,匪劫纷纷天降的大劫难。晚清朝政腐败,官贪吏敛,土匪蜂起,邓州境内自西北到西南部的土匪纷然四起。尤其是汤山,禹山,朱连山,高集,彭桥,九重,香花,后坡和文渠西部一带,原生态荒坡野岭居多,土地贫瘠,地广人稀,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当时处于自我生存本能的人们为了活命,纷纷当起了土匪,少数富有人家为了自保也加入了土匪行列。当地于是流传:"三山加一坡,野兔没有土匪多"。
邓州与内乡接境相邻,当时邓州习氏祖居地堰子川习营,隶属内乡师岗镇管辖,与邓州的文渠,后坡接壤,因物阜民丰而招来了灾难。当时,各地土匪团伙像疯狗一样,轮番对堰子川的百姓,拉,绑,抢,夺,烧,杀,抄。土匪们看中的是富有人家,习永盛的家临近堰子河九曲十八湾的第五湾,位于堰子习营村的最南端,门前河水环抱,屋舍严然,十分显眼,成了土匪们炙手可热,猎取肥肉的重点。
几伙土匪轮番上阵,先是要,后是抢,再后来,拉人绑票,要求交钱才放人。习永盛家人全部家产很快被土匪们折腾殆尽。后来土匪们看无油水可榨,竟放火将习永盛一家的房子给烧了。习永盛的奶奶因年老体弱被吓死,习永盛的爷爷也在悲愤中离世。习永盛的叔伯习玉盈,习平盈各奔东西。习永盛的父亲习玉策和家人伐了一些河边自己栽种的树木,在废墟上用残砖烂瓦,又盖了三间上房和东西偏房,也因劳怨过度,夫妇俩相继去世。习永盛为了掩埋父母,和张氏商量,把南岗的田地又"当"出去十几亩,准备待缓过劲时,再把地赎回来。
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土匪刀客就已经把习永盛一家人弄得倾家荡产,老天爷又连年大旱。更甚的是,后坡的李凤兰又出动大批土匪,将习营洗劫一空。时隔不久,彭桥薛成德的刀客队伍又来,见财物被李凤兰抢劫一空,自己白跑一趟,怒气难消,命土匪们将堰子川引水浇田的堤堰和闸门全给扒了,又放火把村中像样的房屋全烧了,习永盛一家好不容易重建起来的房屋也未幸免。
习永盛一家在光绪六年,即1880年,农历四月十五芒种刚到,小麦已收割完毕。原本希望麦收后能吃上饱饭。一家人捶打簸扬,又经过十多天的辛劳,把皇粮国税一交,余下的小麦还不足富有人家的一个伙计半年的口粮。
五月端午这天,天还没亮,习永盛就起床,爬到父母的坟上失声痛哭,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小妹秀儿喊他回家吃饭,他想起了父亲临终的嘱托,让他托人和时店时家协商秀儿的婚事。
原来,师岗镇东边的时店的时家,也是"老门老户"识书知礼的人家,和习家祖上素有来往,门当户对。习永盛父亲生前曾托人提说过秀儿的婚事,只是因为秀儿当时年龄还小。谁知父亲却因为匪患,离开这个人世。如今又逢天灾,打发小妹的重担只好落在自己的肩上。想到这儿,习永盛有点犯了难儿。目前,咱习家穷得揭不开锅,不知时家是个啥想法,还同意不同意这门亲事。
习永盛回到家里和妻子商量后找人说合,还好,时家没说"二话",对中间人说:"两家人爱好作亲,看中的是德行而不是财富,咱不是嫌贫爱富的人家"。并为习家罹遭天灾匪患而怜惜,愿意帮助习家渡过难关。
小妹秀儿有了安生处所,习永盛如释重负,总算了却了父亲生前的心愿。习永盛稍轻松地心境,面对虎虎生威的长子老虎,油然升起为家人寻求生路的重托。此时的老虎已有五六岁,即习仲勋的大伯。习仲勋在家史回忆中,常赞赏他的大伯跟八国联军顽强作战,保家卫国,守土安民。也是习仲勋家人在陕西能够勉强立脚的家族有功之人。随后习永盛将仅有的二亩半地和家里所有的农具、家具、能用的东西全部交给了亲邻,筹借得一些路费,准备了两只箩筐,把早已陈旧的被褥衣服和所需用品放到一个框里,和仅有的一点小麦炒熟作为干粮,用布袋装好,放到另外一只筐底,上面铺了一个小被褥,让五岁的老虎坐上试试。
1800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早上,鸡叫头遍,习永盛便早早起来,让妻子打点早餐,收拾东西,自己跑到先祖和父母的坟上分别行了三跪九叩之礼,默默悼念,望先祖父母在天有灵,保佑孩儿一路平安。
习永盛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辞别躺在地下的先祖和父母,回到家里和妻子一起,吃完自己在祖屋的最后一顿饭,把熟睡的儿子老虎抱起来,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箩筐里,用小被盖好,挑起担子试了试,看看妻子张氏已经将小包袱背到了身上,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踏上了下陕西的求生迷茫路。
习永盛走了,习永盛携妻带子前往陕西去了。习营的乡亲们为了躲避土匪的抢劫,大多也都投靠亲友,逃荒要饭,躲避匪乱。
和习永盛一起上路的还有他二爹的次子,其堂弟习永俊,新中国诞生,解放后病逝。习永俊落叶归根葬于邓州习营故土。习仲勋1953年进北京任职后,还殷殷深情,敬请习永俊到北京叙谈家史。
习仲勋对长辈谦恭敬重,深情关怀,至情至理   
前面习仲勋忆说习永俊和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生是同辈人,年轻时曾在陕西富平住过,当时习仲勋处于幼年时期,永俊爷爷常背着他玩,对革命做过有益的 工作。后来习仲勋在和去北京找他的族弟习仲旺聊天时,提及幼时的趣事,关切地问起永俊爷的近况。永俊爷爷得知这个当了大官的孙子还没有忘记他这个干苦力 的爷,就让家人准备路费去了北京。见面后,习仲勋盛情接待,共同回忆以前的往事,同桌就餐,永俊爷爷做为一个不常出门的老农民,深感不安,不免有些局 促,习仲勋半开玩笑地说:"没有你这些爷们,哪有我的今天;你是爷字辈的,岂敢不敬。"安排永俊爷爷在北京住了半个多月,让工作人员陪同他一块到公园等 地方看看。临走时还安排人员将其送到火车站,送了路费。
习永俊排行老三,当年十五六岁尚未成家,身体魁梧,膀大腰圆,读书不多但有一把力气,为人忠厚勤劳,想到永盛大哥此去陕西,路途遥远,挑着沉重的担子,唯恐大哥体力不支,便主动要求帮大哥一家人。
习永俊送大哥习永盛到陕西后,并没立即转回,习永俊在陕西住了几年后回到河南老家。成家后又去陕西,晚年又在老家居住。
他们一行三人,挑着虎子和行李,翻山越岭,淌河攀崖,饿了吃干粮,困了就地而眠。因为是夏天,无需找店铺或人家投宿,若是下雨天,就找个岩洞或山崖下避雨,若中午天气炎热,就找树荫休息。天色微明,或有月明的夜晚,是赶路的最佳时间。
后来带的炒麦吃光了,就到山上摘野果子充饥,身上仅有的一点钱是不敢随便花的。除了遇到店铺给儿子买点食物外,一旦有个头疼发热或意外之事,好有个着落。
热天的夜晚被蚊虫叮咬是微不足道的常事,有好多次,在四不举邻的地方,遭遇狼和一切不知名野兽的光顾。每逢这种情况,走也不是,退也不是,。妻子张氏守护着孩子,兄弟俩在四周燃起篝火,一眼不眨的观察四周的动静,如临大敌。经过二十多天的跋涉,于六月底到达陕西富平县淡村乡的南堡子村。
时至中午,想讨点饭吃,搭腔说话,主人一听口音也是" 河南话",遂热情让座。原来这家人姓黎,是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874年从河南逃荒到陕西的。见是河南老乡,倍感亲切。再看这几位老乡,慈眉善目,是善良之人,遂热情款待。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县衙发下告示,招募客民计口受田,与本地人同等对待,凡愿报名者统一分配,也可自愿选择落户地点。原来富平一带从光绪四年开始,即1878年,连续三年大旱,六粮不收,瘟疫流行,饿死、病死的人十至六七,致使全县人口减少三分之二,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从去冬至今,才算平定下来。
习永盛夫妇和堂弟习永俊庆幸来得正是时机,按照黎姓老乡的安排,在南堡子村先住了下来,然后向官府报了姓名,算是名正言顺的成了富平人。习永盛一家人落脚陕西富平,比预期想象的要好。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还算随心顺利。原计划到达以后,能找个栖身藏头的地方就行,然后帮工租田,攒钱买地盖房,让孩子读书。眼下不需要买地,也不需要讨饭,只要出力气垦荒就行。政府还有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和奖励,虽然微不足道,但总比没有要好。
习永盛一家人为进一步求得安稳的人际生存环境,习永盛长子老虎的名字因和黎姓老乡的孩子重名,习永盛便主动将老虎改为豹子,足见习家人祖祖辈辈忠厚宽容,仁慈谦让的精粹国魂,珍贵崇高的传统美德。谁知后来豹子比老虎更有出息。
习永盛精神振奋,信心十足,赶制了两套开荒整地的工具,带领堂弟没黑没明的干。张氏尽心尽力的操持家务,带好孩子,养些家禽家畜,以补贴生活不足。后来自己纺线织布。张氏的勤劳使一家人衣食无忧,从秋天开始经过一冬一春的辛勤耕耘,共开垦荒地十多亩,其中已种了五六亩小麦,丰收在望。芒种这一天,第二个儿子也降临人间。按邓州习氏族谱:"国,玉,永,宗,中,正,明,通"。学名宗德,小名长儿。两年后,第三个儿子出生,取名宗仁。
富平县招募客民,垦荒种田的政策起到了良好作用,经过两年的农耕鼓励,原来的荒凉已经不再。可是从第三年开始,沉重的皇粮国税,杂税募捐接踵而来。
当时中国社会经历着激烈悲惨的衰落,泱泱东方天朝大国,沉沦在百年国耻,百年国难之中。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劳苦人民勤劳俭朴,靠着双手艰辛劳作,生活在贫穷的死亡线上,饥寒交迫,为求生顽强抗争。
满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致使列强蜂拥疯狂瓜分中国,残暴血腥地掠夺中国人民。中国主权日益丧失,华夏民族亡国灭种,沉沦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重压。中国人民遭受经历着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满清政权腐败奢靡,昏庸虚弱,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畏敌如虎不敢抵抗。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吓倒降服满清政权,但永远无法使伟大而英勇的中国人民屈服。在中国人民强烈反抗侵略者,愤然熊熊冲天怒火的自卫力量面前,帝国主义列强处处挨打,胆战心惊,失魂落魄,丢盔弃甲,屁滚尿流,惶惶不可终日。
华夏史河中国文明,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从未中断,永无止境发展飞跃。千秋万代华夏民族精忠报国,守土安民,卫国保家,同仇敌忾,坚强不屈,英勇战胜一切侵略之敌,使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生生不息;坚决彻底推翻祸国殃民,民不聊生的昏庸朝政,改朝换代,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推动中华史河滚滚向前,形成势无阻挡,谱写华夏历史,创造华夏历史的根本动力;这神圣伟大的史河动力,坚如磐石,中流砥柱,雄厚强劲,战无不胜。唯人民伟大、唯人民万岁、唯人民不可战胜、唯人民永锤不朽!
英雄伟大的中华龙子龙孙,直面帝国主义列强,一万多人的八国联军,打破五千年文明中华国门,如入无人之境。横冲直闯,肆意践踏,烧杀抢掠,疯狂焚毁满清腐朽政权,泱泱东方大国,华夏京都北京城。满清政权丧权辱国的头领,慈禧太后率昏庸无能置国家民族于不顾的满清全部朝政官员,纷纷四散,抱头鼠窜,苟且求生。
五千年中华文明沉沦,落后挨打,国耻国难,山河破碎,无国哪有家,人民灾难深重,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暴尸荒野,风雨飘摇,饥啼号寒,天怒人怨,民怨沸腾,怨声载道,苍天哀叹。
国破民难,刻骨铭心,谁拯救华夏危亡,英雄伟大的华夏子孙,不愿任人宰割,不愿做亡国奴的亿万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平英团、义和团一切民间爱国团体,浴血奋战。伟大淳朴的平民们,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习氏家人习仲勋在家事回忆中,时常深情尊崇讲述他的大伯,习老虎卫国保家,守土安民,视死如归,在北京城同帝国主义列强,八国联军殊死血战,扬国威震国魂,五千年文明中华,国魂永在!
中国人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英勇肩负起反侵略的重担,不惜流血牺牲,永不退却,坚定不移,同侵略者血战到底。中国人民坚毅不拔,坚强撑起民族的脊梁,英勇顽强凝聚成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者的必胜信念。鸦片战争后,华夏大地人民革命,农民起义之多,波澜壮阔,竞相推逐,日益强大成熟,势无阻挡。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彻底推翻了满清政权。
当时满清政权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重重沉痛灾难都压在中国人民身上,赋税极重,官贪吏敛,浮收勒折。层层中饱私囊,作威作福,穷奢极欲。广大劳苦大众贫困到了极点。
当时习永盛一家人逃难到陕西富平定居后,习仲勋的父亲,叔父,相继降生到习永盛这贫困的农民家庭。这时,中国的劳苦大众,贫苦人家无法摆脱满清官府欺压勒索,中国劳苦大众的生命如弃草芥,毫无保障,朝不保夕。此时,习仲勋的三爷,习永俊,无奈又回到了河南老家,邓州习氏祖居地堰子习营。
习仲勋,是习永盛一家人求生逃难定居陕西富平后,习家人第三代长孙。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降生在当时中国社会最底层,最贫弱的劳苦农民家庭。习仲勋青少年时代亲身经历,深刻感受广大劳苦人民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重压,艰难贫苦极悲惨的黑暗生活。
习仲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在最穷苦的农民家庭成长。劳动人民刚毅艰朴的崇高品德赋予习仲勋,从小潜意识中造就了艰苦朴素的人生素养,习惯农业劳动,深切熟悉当时中国农民、农业、农村社会状况。习仲勋终生深深铭记,当时中国社会广大劳苦人民,热切期盼渴望的心愿所向,积淀化育造就习仲勋终生艰苦奋斗,一生浩气,坦荡坚毅,永不退却,刻苦自励,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为国为民,忠于人民,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以民为天,一切为了人民,历尽艰苦卓绝,勇于担当,默默无闻,不为名不为利,荣辱皆亡,名利皆忘,为复兴中华,民富国强顽强奋战,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一往无前。展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优秀的共产党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一代开国伟人,伟大崇高的人生抱负和神圣使命。
政暗国破民苦难,国耻国难积百年。落后挨打受欺凌,炎黄华夏沦深渊。风雨飘摇盼救星,呻吟求生路黯然。三座大山帝官封,半殖民地半封建,丧权辱国极昏庸,华夏复兴梦多难。重振雄风我中华,巍巍国魂五千年。马列主义指航向,群英奋发意志坚。前赴后继共产党,腥风血雨红旗展。苦难辉煌革命路,雄关漫道历万险。人民领袖毛主席,指点江山挽狂澜。八七会议独见解,枪杆子里出政权。八一号角建红军,秋收起义连南昌。三湾改编古田会,党领红军永向前。正确道路坚定走,星火燎原井冈山。建立农村根据地,最后夺城建政权。错误主张离正道,代价沉重极悲惨。人民领袖毛泽东,中国革命急切盼。井冈风雨长征路,再创辉煌红延安。西北革命根据地,人民民主陕甘边。红色政权珍一存,陕甘陕北连一片。志丹子长习仲勋,英勇奋斗诚并肩。中央长征落脚点,革命红旗永向前。群英领袖垂史册,丰功伟业照人间。为国为民尽忠心,千磨万击意志坚。任尔东南西北风,牢牢立身民众间。巍巍神州国魂定,战胜千难与万险。追求真理与光明,粉身碎骨无遗憾。精忠报国龙子孙,精粹国魂育英贤。
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盛,和家人在陕西定居了下来。习永盛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习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习永盛为全家人能活命生存下来,除靠租佃土地生活外,习永盛还挑着货郎担赶集串乡挣钱补贴家用,终因贫病交加,冻饿而死在富平城郊的圣佛寺塔下,被埋在附近的乱坟场内。
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习仲勋在外当兵的大伯习老虎,回到陕西富平家中,给了家里一锭银两接济。加之习仲勋祖母及习仲勋父亲、叔父日夜辛勤劳作,家境才有所改善。不久,习仲勋父亲和叔父这两家子女陆续降生,习仲勋为习家人迁至富平淡村后的第三代长孙。习仲勋的父亲于1928年40岁时病故,母亲柴氏也在次年去世,年仅35岁。苦难的家史对习仲勋一生产生极大影响。"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习仲勋常说的一句话。

伟人习仲勋,在旧中国农村社会最底层,贫苦农民家庭无尽的艰苦磨难中,出生成长,习仲勋从小造就坚强成熟的非凡生存能力,刻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俭质朴;宽厚豪迈,泰然从容,坚毅不拔,坦诚稳健;历尽艰辛,永不退却,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排除万难,奋勇向前。造就习仲勋在潜意识中,从小就强烈向往光明,渴望公平、公道、公正、正义;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正义,嫉恶如仇,立志改变旧中国帝官封反动统治,黑暗残酷,专制愚昧,贫穷落后,昏庸腐朽,污浊横流的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