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1913.10.15-2002.5.24)
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七章 苦难辉煌,愈折愈奋

1933年7月28日,中共陕西省委被破坏以后,陕甘边特委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同时刘志丹、王世泰等领导骨干和战友们南下失利,转战未归失去联系,不知音信。照金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反动武装疯狂围剿,游击队也失去了红军主力依托,只剩四十多人,不到三十支枪,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难以存身。
此时此刻的习仲勋直面内外交困,以高度的责任感紧紧依靠人民,顶天立地,动员组织发动群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力挽狂澜,独立自主地承担着领导陕甘边根据地的重任,带领根据地人民发展、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
1933年7月关中地区的天气和历史上每年一样,变化无常。晴朗的天空云来即雨,乌云密布,雷鸣电闪,狂风骤雨。当时的革命形势如同天气一样,朝晖夕阴,瞬息万变。三个月前红二十六军受"左"倾瞎指挥南下失败,相继中共省委机关和各地党团组织惨遭破坏,同时,王泰吉担任国民党围剿陕甘边区的总指挥。王泰吉指挥国民党围剿照金苏区实为迫不得已,虚以应付,没有对陕甘根据地造成伤害。三个月后,1933年7月22日率部在耀县起义,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宣布成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队。回到陕甘边照金根据地。王泰吉是中共早期优秀党员,1924年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习仲勋重伤未愈,得知王泰吉率部奔向照金的消息,不顾同志们劝阻,出行几十里前往接应,王泰吉受到热列欢迎。面对边区党政军各界领导和众多游击队员,王泰吉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回到薛家寨后,王泰吉和义勇军党代表刘映胜一起走进习仲勋养伤的窑洞里,推心置腹,倾心交谈,谋划未来发展。同时王泰吉给根据地带来了非常急需的轻重武器。王泰吉深有感触地说道"本想带出更多的人和枪,可过去很好的朋友,到紧要关头,都叛变了"。习仲勋深刻地分析道"过去的感情都是建立在私人感情上,没有革命理想和觉悟。那些人跟着你是想升官发财。搞得银元,大烟土,把腰里装得满满的,哪有心跟你去拼命!"。王泰吉清醒地感悟到,"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王泰吉在赴豫陕边境说服刘黑七易帜抗日途中被国民党扣押,1934年3月3日在西安惨遭杀害,年仅28岁.习仲勋写下《深切怀念王泰吉同志》的文章,寄托无限哀思.这篇文章1983年3月3日在《人民日报》重新发表,深切怀念王泰吉。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独立,不追求功名利禄的崇高精神永远激励后人,永载史册,永垂不朽。
当时1933年7月22日在王泰吉率部回照金不久,耀县游击队和黄子祥、杨森的红四团也相继进入照金根据地。陕甘边红军力量迅猛壮大,鼓舞着根据地军民坚持革命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1933年8月14日下午习仲勋和王泰吉、秦武山等同志在照金陈家坡村,组织召开了陕甘边党政军联习会议,史称"陈家坡会议"。习仲勋明确指出会议的中心任务是讨论重新组建主力红军,正确对待根据地的形势,结合实际寻求扭转被动局面的正确决策。军队是基础,政党是灵魂,政权是手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陈家坡会议的决策,实践证明习仲勋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决定是正确的,对于加强党对红军和游击队的统一领导,巩固和扩大陕甘边根据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陈家坡会议后,新组建的红军主力在特委和临时总指挥部的领导下,连战连捷,一路凯旋。根据地生机勃勃。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屡犯照金苏区,屡犯屡败,一次次遭到根据军民的有力打击。这引起国民党高层的强烈震怒。蒋介石亲令西安当局重兵"围剿",限期攻克薛家寨。
1933年10月14日,农历8月15日,是华夏民族传统团圆的节日,这一天给习仲勋留下了深刻的战争岁月的永恒记忆。晚饭过后,满月如银,普照神州山河,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志丹回来了!""志丹回来了!"这激动人心的声音,欢声笑语,回响在薛家寨明月朗照的夜空。
涌着激动的泪水,刘志丹望着负伤刚愈的习仲勋,深深感慨地说:"这次我们又上了机会主义的大当,又吃了一次大亏"。
一次次严酷的现实实践经验教训,强烈地触动习仲勋的心,强化提高了习仲勋反"左",抗"右"识别真理的能力。习仲勋及时向刘志丹汇报"陈家坡会议"前后根据地出现的一系列事情和变化。刘志丹当即心情舒展,喜盈眉宇,坦然地讲:"这下就好了,总算排除了错误主张的干扰,回到正确路线上来了。我们重新干起来了,前途是光明的。"
1933年10月初国民党做了长时间准备,又发起大规模"围剿",号称六千人向根据地疯狂进攻。根据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的正确意见,内外线作战,互相策应消灭敌人。红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牵制围我之敌,并主动出击。习仲勋、张秀山带领照金游击队在根据地内坚持战斗。
1933年10月13日前后,薛家寨内边区领导和红军官兵,精诚团结、同仇敌忾,一连五六天捷报频传,士气旺盛。习仲勋纵观全局,敏锐果断地觉察到,胜仗背后必有险情。实际战场态势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不可长期坚持防守,早作决策应对。果断建议部队和机关全部退出,来个"空城计"。以决策而行,果不出习仲勋所料,当战况出现危机局势,全体人员已远离撤退到安全地方。
习仲勋早在薛家寨失守之前,直面严峻局势,在以前游击战活动中,早已留意有利的地形。深入考察过以庆阳县为中心的南梁堡,峰恋叠嶂,险山恶水,沟壑纵横,梢林密布,地广人稀,远离陕甘宁政治中心,地处"三不管",回旋余地大,进可直取关中,退可守群山,当地人民饱受残酷剥削压迫,具有强烈革命热情有利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当时这些综合因素早已潜入习仲勋的谋略中。迫于残酷战争形势,刘志丹和习仲勋不谋而合,提出以南梁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