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1913.10.15-2002.5.24)
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二十三章 光明灯塔红延安 救国救民勇担当

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救国救民,复兴中华,中流砥柱为什么是共产党。抗战中共中央所在地,红都延安清正廉明,无限生机,一派清新,“十没有“。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曾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没有确实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令人羡慕,使人向往。能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做到“十没有”,既创造了一个风清弊绝社会的奇迹,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索、继承的宝贵经验。
首先,好风气是领导带头带出来的。当年延安的良好风气,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带头践行,做好样子。为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带头种菜,周恩来、任弼时带头纺线;为克服经济困难,彭德怀穿着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布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着断了一条腿的眼镜;为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华侨捐赠的汽车,毛泽东带头不坐,分给了老同志和其他单位坐,宋庆龄给几位领导捎来的营养品,都被送到幼儿园;为厉行节约,支援抗战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来延安访问,毛泽东就在窑洞里招待他吃饭,只花了几角钱。凡此种种,被美国记者斯诺高度赞誉为“东方魔力”。正因为各级领导带头艰苦奋斗,谁也不以权谋私,不贪污腐化,与群众一起共度时艰,有盐同咸,没盐同淡,延安军民才能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和衷共济,一起奋斗,共铸良好社会风气,虽艰难困苦却欣欣向荣,虽物质极端匮乏却人人心情舒畅。
同时,好风气是严明法纪管出来的。平心而论,延安并不是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而是一经发现,就立即处理,决不让其蔓延滋长,不让其成风成势。譬如,延安也曾出过个别贪官,但被揭发出来后,就立即严肃惩处,或撤职,或法办,甚至处以极刑。正因为法纪严明,毫不姑息迁就,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就没有市场,刚一露头就人人喊打,严肃法纪,不论是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37年10月,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尽管他是个战功卓著的老红军,尽管很多人为他求情,陕甘宁高等法院仍判处他死刑,毛泽东同志指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这件案子的处理,在延安影响极大,对于增强根据地军民的法纪观念,自觉维护良好社会风气,起到了巨大作用。
好风气是民主监督出来的。毛泽东在延安同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谈话时,就如何走出历史周期律,避免重蹈已往那些政党团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老路时,提出了民主监督的办法。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当时,从中央到根据地各级政府,都广开渠道进行民主监督,对群众意见也十分重视。有一个农妇骂毛泽东为什么不被雷打死,有关部门要把她抓起来判刑,毛泽东连忙制止,并查清原因是因为农妇觉得赋税太重而口出怨言,就马上进行税负检查,及时减少了农民的过重赋税。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的意见,中央经过研究觉得有理,很快就在根据地开展了精兵简政运动,降低了政府开支,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些措施都在根据地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树立良好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都延安“十没有“的好风气,是严明纪律管出来的,是神圣庄严民主监督出来的,是党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脚踏实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出来的。
毛泽东农民儿子,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华史河英明杰出的人民群英、人民领袖,毕生为人民的解放,国家独立富强,中华复兴,人民幸福美满,鞠躬尽瘁,执着追求,探究实践,坚定不移,奋斗终生。
农民儿子习仲勋,“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毕生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每个时期,一贯神圣庄严,高度清醒,坚定推进马列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接续永无止境飞跃发展。忠诚在一线火热的革命实践中,全面深刻,广泛动员,组织调动,凝聚人民大众的智慧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开创无限光明辉煌,壮丽美满的前程。
1934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在人事组成的选举中,习仲勋坚定明确地支持刘志丹的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的思想理论观点。当时有的同志认为,根据地文化落后,交通不便,这种选举能行得通吗?习仲勋深刻明确的讲"志丹同志说,原始社会都知道选举有能力有本领的人做首领,何况现在的人"。先由村民选代表,再选乡代表,再选政府组成人员。革命委员会采纳了刘志丹的意见。人民有权选举你,人民有权监督、罢免一切不称职的党政干部公职人员。
习仲勋浴血奋战在抗战艰苦卓绝,严峻复杂的环境中,任关中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旅政委。无私无畏,睿智非凡的能力胆魄,牢牢强化,巩固提升关中人民抗日红色政权的全面完善成熟,坚若磐石,守护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南大门长达六年。
关中大地,1937年的春暖花开的四月的一天,习仲勋手里拿着一根又光又直的棍子,和杨再泉到新正县龙咀子参加回民抗日救国会的成立大会。他们踏着被绿荫笼罩着的山路,哼着陇东民歌,轻松地走着。
他们下了一道坡,过了一条小河,又上了一个陡坡,爬上山梁,这里就是回民聚居区龙咀子村。还没到村子,就远远听见唢呐声。走进村口,才看见两个儿童团员拿着红缨枪在站岗。
儿童问:"干什么的,举起手来!"
习仲勋、杨再泉乖乖地举起了手。儿童团员把他俩从上到下搜了一遍后,问:"你们到这里干什么来了?"
习仲勋用铅笔写了个条子,交给儿童团员说:"你把条子交给村长,他一看就知道了。"不一会儿,新正县县长郭廷藩、回民支队指导员王世英都来到村口迎接习仲勋。
习仲勋说:"你们的岗哨好厉害呀!"
郭廷藩:"今天选举成立五顷原乡回民抗日救国会,大人都参加选举会,就让儿童团站岗了。"
习仲勋深深感动,十分中肯,高度点赞:"做得对呀,我来看望回民乡亲。"
童真无邪助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得道多助民拥护,正道必胜天地间。苍天神明扶正道,童心圣洁真美善。鞠躬尽瘁为人民,大义正义万古传。
习仲勋革命人生,“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一贯高度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严守党和政府的一切规章制度、纪律、规矩。忠实坚定依靠人民,尊重人民,旷古烁今,全面深刻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男女老少自觉、自愿、自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众志成城,热切参与,拥护支持党和人民开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伟业。
习仲勋作为陕甘边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1934年11月7日21岁在陕甘边政府大会上民主选举为陕甘边政府主席。
习仲勋与此同时,英明强烈为一贯坚强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持之以恒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法如山,相续创立制定一系列党政规章制度,法律条文,其中一条“根据地任何人员,凡贪污十元以上处以死刑”因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根据地没有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堕落变节人员。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政权,全面日益巩固,发展完善,强盛壮大,飞越成熟。根据地社会井然,“十没有”,清正廉明,政通人和,一派生机勃勃,前程无限光明清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认真回顾总结当年延安创造“十没有”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借鉴意义。
抗战延安的“十没有”与抗战胜利,历史铭记救国救民,复兴中华,艰苦卓绝,浴血奋战,苦难辉煌,中流砥柱,坚如磐石,顶天立地,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
红都延安,1935年的寒冬,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的窑洞里讨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却仍心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奢靡昏庸的国民党部分官员却用腐败贪污、浪费着国际和社会各界的抗战捐赠和救助物资。所以,美国记者派西福拉斯在《1945年的延安》中写道:“如果预言说:在本年年底以前,延安会成为中国军事和政治力量的中心,也不算太轻率。”
就是这“关键少数”凭着“延安作风”,让所有人看到中国希望。那是一个奋发的时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从“十个没有”的“延安作风”与“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重庆作风”对比中,从耳熟能详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日军政大学校训中,从国共两党对待腐败分子的不同态度中,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打败日本侵略者最深厚的伟力。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无论走的再远,再辉煌,都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信仰坚定,不忘初心。当年毛主席只有一条棉裤穿,洗了以后,大白天只能盖着棉被在炕上读书,萧劲光想去军需仓库另拿一件,却被毛主席果断制止:“共产党人不能为己谋私,一丝一毫也不能多占!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苏共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触目惊心的教训就在眼前。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血与火中走来,只有不断接受“延安作风”的洗礼,打好作风建设的“持久战”,我们才能守卫精神“根据地”,我们才能担当新时期中流砥柱,才能实现富强中国、美丽中国的伟业。
回望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共产党靠“延安作风”带领亿万同胞浴血奋战,战胜日本法西斯,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启示: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作风,将直接影响这个政党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八年全面抗战,共产党以劣势装备越打越大,越打越强。随后几年,同样以劣势装备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这一切,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华夏史河,永不磨灭,深刻铭记,正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神圣庄严凝聚红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作风”、“延安精神”,照亮复兴中华的光明前程,决定了人民的选择,迎来了世界的瞩目,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
抗战初期,陕北窑洞里的共产党并没有吸引世界的关注。1935年的一个冬夜,瓦窑堡一间窑洞里在油灯下,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在开会,讨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此时,历尽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人数不到3万人。
这是一支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队伍,是一支衣衫褴褛甚至饥寒交迫的队伍。
抗战初期,敌我两大阵营,虽然都越来越认识到,中国战场对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可是,这支住在陕北窑洞里的政治力量,并没有吸引世界的关注。
国内的大批捐赠,像潮水一般涌向重庆的国民党政府。重庆成了全国的战时政治、经济中心,吸纳了全国的财力。而共产党偏居延安一隅,穿衣吃饭都成问题。
国外的大批援助,都倾斜给了国民党。八年全面抗战,海外侨胞共计捐款13.2亿多元,侨汇高达96亿元。这些海外捐赠,绝大部分都给了国民党。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也普遍看好国民党政府。仅1940年,美国对国民党提供超过8亿美元和大量武器援助,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没有得到美援的一枪一炮。
抗战期间,甚至连苏联也将大量枪炮援助给了国民党政府。
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同样也没有将共产党这支队伍放在眼里。
然而,住在大城市里的国民党,和住在窑洞里的共产党,却在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中,地位与作用产生了鲜明对比。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将全国陆军整编成178个师,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3倍。然而,国民党正面战场22次会战,除台儿庄大捷等外,多以失利撤退告终。
我们不能忽视正面战场的一次次血战,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等国民党将领,带领官兵展现了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爱国情怀。然而,从整体上看国民党军队,有的打,有的撤,有的降,兵败如山倒。一年之内,2亿人口的国土曾相继沦陷。
与此同时,鲜明对照,战火中英明坚强的中国共产党人,引领抗日军民“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接连取得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奇袭阳明堡等重大胜利。在1940年8月发动的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日军遭到重创后惊呼:“对华作战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事实证明:在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共产党的名字,一天天响亮起来。
是什么改变了世界的目光,是什么决定了人民的选择194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沉浸在“灯红酒绿”中的重庆政府,仍然一片败绩:福建云霄县城沦陷、浙江金华县城沦陷、江西万安县城沦陷……在日寇锋芒已去、败局已定的最后一个月,国民党正面战场连丢18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捷报频传:新四军收复扬中县城、八路军山东军区收复郯城、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收复山东武城县城……一月之内,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连夺16城。
缘何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历史庄严明确给出答案,腐败的作风锈蚀战斗力,是其重要原因。
获悉不少援华军用物资被一些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官员走私倒卖,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怒不可遏,在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措辞严厉地谴责这种贪污行为。贪污腐化的军队何谈战斗力?焉有不败之理?
历史神圣庄严,公正评判,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具有鲜明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师失地!
同时形成鲜明对照,共产党的“延安作风”连国民党人士都为之赞叹。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前往延安考察,见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穿粗布衣、吃百姓饭,感慨赋诗:“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延安作风”不仅让人民看到了希望,也让世界看待共产党的目光悄然改变。
美国记者派西福拉斯在《1945年的延安》中写道:“如果预言说:在本年年底以前,延安会成为中国军事和政治力量的中心,也不算太轻率。”
作风连着人心。人心向背,影响着战争胜负,决定着政权兴亡。历史的镜鉴,就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迪。
人民万岁,历史是人民所写,历史是审判台,历史是公证书,公道是非人民自由公论,历史永远铭记:从黄土高坡上的“关键少数”,看到了“中国的希望”,那是一个奋发的时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
贫瘠的黄土高坡,共产党人身上的“延安作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魅力?客观公正的旁观者的描述最有说服力——。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从中发现一种独特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前来慰问抗日将士。毛泽东在窑洞前,用自己亲手耕种的蔬菜招待陈嘉庚,总共才花费了2毛钱。而在两个月前,蒋介石在重庆隆重设宴款待陈嘉庚,一顿饭便花费了800大洋。两相对比,陈嘉庚十分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斯诺和陈嘉庚,正是从“延安作风”,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在共产党人身上。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览墙上,悬挂着当年被人普遍称颂的《延安的“十个没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叫花子,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没有人发国难财……
这“十个没有”的“延安作风”,与当时“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重庆作风”,恰恰形成了鲜明对比。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延安作风”宛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和革命志士。
一份1942年5月日本出版的《华北共军现状》披露,北平大学生到重庆去的不到20%,投奔延安的则达80%。
“打断骨头还有筋,剥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剩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大批热血青年沿着泥泞小路,奔着宝塔山而来,汇集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
延安,这座战前仅有3000人的小城,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1000多名知识青年到来……
“延安作风”的火种,给了共产党人“星火燎原”的力量。延安市北二道街,坐落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展馆内,悬挂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校训即是校风。抗大的校风也是“延安作风”的一个缩影和写照,这所“造就成千成万的铁的干部”的著名军校,将“延安作风”的火种,源源不断播撒到广阔的敌后战场。
“抗大创建时‘一没教材二没校舍’,完全白手起家。”中央党校教授李庆刚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抗大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优秀指挥员,这批干部奔赴前线,也将‘延安作风’带到了前线。”
抗战全面爆发后,抗大办学达到了高峰期。抗大举办的八期学员班和12个分校共为抗战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指挥干部。他们是十万粒火种,使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在敌后战场,哪里有共产党员,哪里就有“延安作风”。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延安作风”的宣传员、播种机。
冲锋,拼杀;流血,牺牲。从白山黑水到椰林黎寨,从东海之滨到滇西高原,“延安作风”燃起的抗日烽火在愤怒地燃烧……每一块根据地,都是一个“延安”的缩影。
“延安作风”就是共产党的作风。从左权、“狼牙山五壮士”,到彭雪枫、“刘老庄连82烈士”……每一个英雄名字背后,都是“延安作风”的生动注脚。
正是依靠“延安作风”的赓续传承,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越来越大,部队越打越强,从抗战初期的3万余人发展到抗战后期的120万之众,凝聚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
有了“延安作风”,共产党才有顶天立地的本钱。延安市市长梁宏贤的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毛泽东为八路军120师指战员讲话的照片,虚怀坦荡,艰苦朴素,定力泰然,英明坚强,从容自信,仁慈亲和,无限正能量的气场,神圣庄严,强烈深深震撼人心灵魂感悟,明照千秋,光耀万代。
照片中,讲台上放着一个泛起锈迹的搪瓷缸,毛泽东棉裤的膝盖部位,是两个大大的补丁……
作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作风,考验着一个政党的大是大非,决定了人民的立场和选择。
从国民党和共产党怎样对待两个“理财人”,人民看清了哪个政党值得信任——
一个叫孔祥熙,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1942年2月,美国国会批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美国财政部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政府提取的2.4亿美元中,有8000万美元直接存入了孔祥熙等人的个人账号。此人一直陪伴在蒋介石身边,直到国民党溃败台湾。
另一个叫肖玉璧,共产党陕甘宁边区贸易局副局长。1941年12月,肖玉璧因贪污3050元,被判处死刑。尽管他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全身有90多处伤疤。但法纪如山,共产党绝不给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从共产党和国民党怎样对待两个“杀人犯”,人民看清了哪个政党值得拥护——
一个叫黄克功,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干部,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因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未遂,黄克功开枪把刘茜打死。事后,黄克功给毛泽东写信,表示愿戴罪立功战死沙场。毛泽东却为了教育党,教育红军,从严整肃军纪,将黄克功依法执行枪决。
另一个叫张灵甫,国民党高级军官。因枪杀妻子,激起了社会公愤,状纸直接递到了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手中。在宋美龄的干预下,蒋介石下令交军事法庭严办,但最终又出面庇护,提前释放了张灵甫并委以重用。
一个政党,能不能有“顶天”的大担当,取决于有没有“立地”的本钱——人民的拥护与信任。正是依靠“延安作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最深厚的伟力。
问苍茫大地,谁主天地沉浮,谁主社会盛衰,谁主天下命运?主宰历史沉浮的,始终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人心之水”。人心向背,才是历史兴衰转变的深刻答案。
抗战烽火见证,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不论在延安,还是在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建立了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
1945年,新四军攻打淮阴城时,6万支前民工自发支援,奋战三天两夜,挖出了一条33里长的排水沟,赶在攻城前把淮阴城壕内的水统统放光,为新四军拿下淮阴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一心为了劳苦大众的共产党,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相反,受贪污腐化影响,重庆政府和国民党军队,作风涣散,军纪败坏,同人民离心离德,这是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失利的重要原因。
1944年,国民党汤恩伯部40万军队抵挡日寇15万人进攻,结果不到1月便全部崩溃。据当时第一战区《会战之检讨》写道,汤部败退时“豫西民众到处截击军队”,其背离民心由此可见一斑。
接受“延安作风”洗礼,就是坚守我们的精神“根据地”历史的硝烟早已远去。今天,我们回望抗战,一些被峥嵘岁月尘封的话语,仍然会敲击心扉,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显得忧心忡忡:“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
从“渐渐好转”到“渐渐放下”,多少王朝帝国、多少王师劲旅,最终没能逃脱“历史周期律”。70多年来,这一历史担忧,一直如警钟长鸣,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共产党人。
抗战中期,美国新闻记者组团前往延安参观,回到重庆一致称赞:“延安干部亲民廉洁”。谁知,宋美龄冷冷地回答:“如果你们所说是实,那是因为他们还没尝到权力的滋味。”我们不能忽视宋美龄这句“刺耳”的话语,她质疑的是面对“权力的考验”,共产党能否保持“延安作风”?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共产党人骨血灵魂潜意识深刻铭记当年的本色,不忘初心,劲健昂扬,勃兴奋发,勇往直前。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中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1939年的冬天,陕北十分寒冷,延安到处寒气逼人,天寒地冻的。
一天下午,毛泽东还没有起床,下身盖着棉被,躺坐在窑洞里炕上,正在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此时,留守兵团司令员萧劲光走进来,见毛泽东还在床上,关切地问道:“主席是否病了?”毛泽东往那边指了一下。萧劲光看到一个湿棉裤正在火墙旁烘烤着。毛泽东说:“江青她爱干净,把我唯一的—条棉裤洗了,我哪里起得了床哟,起来我会光屁股。
萧劲光要去军需仓库给毛泽东拿一条新棉裤,被毛泽东果断制止:“共产党人不能为己谋私,一丝一毫也不能多占!”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作风失守是最严峻的危险”。让我们追问一下苏共的演变——
苏共早年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这是为什么?
今天,我们告别了饥寒交迫,过上了富足安定的生活。然而,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在考验着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保持“延安作风”,才能永远掌握“制胜密码”。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说:“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
从血火中走过来的共产党人,如今仍然要拿起“革命”的利器,同各种违背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现象作斗争。只有不断接受“延安作风”的洗礼,打一场作风建设的“持久战”,我们才能守卫精神“根据地”,才能实现强国强军的伟业,才能始终成为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