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1913.10.15-2002.5.24)
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三十三章 习仲勋文化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习仲勋文化教育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的具体实践中,与时俱进创造性的不断发展丰富完善飞跃提升。坚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高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坚定崇高理想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终身奋斗不息的一代代新人。一扫千年封建教育习俗,读书做官论,读书不做官,何必去读书;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名利双收。
习仲勋革命人生,一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倾尽心血,高度注重文化教育事业。无论在艰苦卓绝开创陕甘革命根据地,枪林弹雨的岁月;还是新中国诞生后,百废待兴,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改革开放,历史伟大转折时期,习仲勋主政广东,立身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前沿至高点领头雁,揭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刻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高速迅猛发展的伟大时代。教育是人才之母,教育是科技之母,教育是现代生产力之母。习仲勋更是分外急切,把现代教育飞跃提升到新的高度,务必走上世界今日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先进行列。习仲勋在日理万机的百忙中,直接支持张仲景国医大学策划创办,解除人民病痛疾苦,发扬光大中医国粹。同时,习仲勋投入极大精力坚定不移筹办新中国教师节,尊崇首肯全体人民教师崇高神圣的地位。
习仲勋文化教育思想根本特质,具有鲜活明朗的人民性,广泛深刻热切的社会实践性,可操作性,实际、实用、实效。尽情充分发挥全体人民无穷无尽,伟大雄厚的智慧力量,深邃凝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切正能量,同心协力,苦干实干,不尚空谈,艰苦奋斗,勤俭办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脚踏实地,接地气,聚底气,强基固本,雄厚坚实,博大精深,定力泰然,顶天立地,坚毅不拔,百折不挠,永不退却,攻坚克难,劈波斩浪,锐意进取,胜利辉煌,功业恢弘,功勋至伟,彪炳千秋,万世灯塔。
习仲勋,1932年前后,在开创照金、南梁革命根据地苦难辉煌,浴血奋战的战争年代,争取一切时机创办根据地军政学校,成人识字班,青少年常规学校。
习仲勋1936年至1945年,在抗日战争非常艰苦的岁月,先后任关中、绥德地委书记,牢牢守护延安南大门和北大门长达近十年,在任期间从未间断,想尽一切可行的有力措施,非常成功创办一系列各级各类学校,关中报、边区报、各类书刊等等,引领时代精神文化,思想舆论崇高明亮的前进方向。
1943年习仲勋在绥德,很快在全区脚踏实地,成功开办冬学905所,参加学习人数70715人之多。由于不占劳动时间,冬学深受群众欢迎,成为陕甘宁边区普及文化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1949年春,在党英明坚强的领导下,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官封,人民解放战争一路凯旋,秋风散落叶,迎来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辉煌胜利的明媚春光,改天换地,人民当家作主,全国各地相继彻底解放。西北局五省全部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急需大批人才,习仲勋呕心沥血,高标准严要求创办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习仲勋无产阶级革命教育思想体系全面飞跃成熟到新的高度。
新中国成立前后,习仲勋为培养训练西北地区急需的干部队伍,指导创办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为办好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参加了第一期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号召学校保持民主作风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希望毕业学员"成为建设新中国事业中的突击手", 并高度评价和大力推广西北民大办学经验。西北民大继承了延安大学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经验,继续坚持延安时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总结出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和留用人员的新鲜经验。西北民大后来发展成为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由习仲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指导创办,是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干部学校,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和留用人员。该校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及随后的延安大学。
1949年春,伴随着西北各地的陆续解放,接管城市和乡村旧政权,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进行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成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各级党组织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但是,当时西北的干部队伍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培养和训练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三四月间,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主持召开西北局常委会,专门研究延安大学为西北解放加紧培训大批干部的事宜,决定西安解放后,将延安大学从延安迁往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并指示民大今后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加以短期训练,分配西北各省工作;此外还可以负责训练一部分新解放区接收的国民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旧公职人员,以适应建设新区和城市的需求。
5月20日,西安解放。根据西北局常委会决定,延安大学迁址西安及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后的招生工作全面展开。6月25日,原延安大学总校和韩城分校正式合并,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简称"西北民大")。西北局即任命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马明方兼任校长,李敷仁为副校长(1950年4月,西北局决定马明方不再兼任校长,任命李敷仁为校长)。西北局办公厅根据5月23日西北局《关于加强训练大批新区知识分子的决定》,批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各部主要负责人名单。
6月30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决定以西安市西关南火巷西边原裕秦纱厂旧址暂作校址。同时,学校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名义,在《群众日报》刊登招生广告。公告学校的宗旨是"培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各种干部",学习课程包括马列主义基础知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基本政策、专题讲座,学习期限暂定四个月 ,招收名额三千名(男女兼收)。
7月中旬和8月2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先后两次在西安举行招生考试。8月23日,新生入学,按文化程度分编为三个部。一部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暂住西北大学;二部为高中生,与校部住原裕秦纱厂;三部为初中生,住东北新村和东关民立中学。此外,四部为财经人员训练班,约一千余人(北平招生),由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直接领导;五部为旧公教人员训练班,约一千余人,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直接领导。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筹办工作基本完成。9月21日,该校在校部(原裕秦纱厂)广场隆重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这一天恰逢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开幕的日子,庆祝活动简称"双庆"。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组织部部长马文瑞、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刘景范、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西北大学代校长岳劼恒、西北党校副校长高仰云等二十多位领导莅会祝贺。李敷仁副校长致开会词后,习仲勋发表讲话,为办好西北民大鼓舞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据1949年10月9日出版的《民大生活》第三期记载,习仲勋在讲话中首先高度评价了举办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重要意义,代表西北局向民大开学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正当人民政协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北大进军,全国解放快要胜利之际,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在今天举行开学典礼,是有它的历史意义的。"他指出,西北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已接近全部解放了,"从此以后,我们担负的任务已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建设,这个任务比战争的任务要艰难百倍。军事的胜利仅仅是推翻了敌人的上层建筑。现在经济建设的任务,农民彻底解放的反封建任务,还未大规模的着手进行,这些任务都是担负在我们肩上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担任起了培养干部的任务,这是我们一个强大的政治兵团,要我们率领广大群众去和我们的残余敌人与封建势力搏斗。"
习仲勋阐述了思想改造的重要性,告诫西北民大的师生们:"没有思想改造,任何技术都不能掌握,不能为人民服务。思想改造是必需走的一步,这一步应该老老实实地走过去,给以后学习其他本领和技术打下一个基础。这是一个先决条件,没有它,一切技术都是空的。"他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旧社会里所习染的坏东西要完全取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新的东西。在取出旧的东西时不要怕揭发旧的东西而痛苦,但能根本解决问题,旧的不从头脑中取出,新的是不易装进去的。我们的旧思想、旧东西并不是个人的罪过,而是旧社会的罪过。扫除思想上的垃圾,这是民大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任务。"他希望学员们"毕业后到工厂去,到农村中去,到兵营里去,到经济部门的各种企业中去。在实践中去锻炼一二年后,才可以算为一个比较完全的知识分子"。
习仲勋号召西北民大继续保持民主作风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说:"我们学校一定要保持民主作风,对于一些落后分子,从前失过足的,曾经做过不利于人民的事的人,要耐心说服、教育、提高。必须使他们学习过后,有了觉悟,来一个思想上的自觉自愿。绝不要硬追、硬逼,形式凶,实际上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在这个精神底下、原则底下工作,我想同志们的进步一定很快,一定能从这个政治兵团里练出来成一个老兵。"他语重心长地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有一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是应该的,需要提倡的。我们要老老实实锻炼自己。新社会的任务大得很,建设新中国若没有成千上万的艰苦朴素的干部,成功是不可能的。"
习仲勋最后说:"目前,西北正在闹干部荒,处处都在喊要人,但是不经过改造,基本思想没有经过改造,立场不明确,那是不能工作的。要从思想上改造,要从政治上武装,这是一个政治工厂,要锻炼出大批的政治干部。一批知识分子要在这里修理一下,擦一擦锈,补充一下,配一配螺丝钉。西北的理想社会要我们努力去改造,去建设。"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员成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青年知识分子,二是接收国民党政府各级机构后的留用人员,三是从陕甘宁边区及各根据地来的较老的干部,四是对人民有罪的分子与有反革命身份的分子。以前两类学生为主,学生期限一般为半年左右。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划清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建立革命人生观,进一步明确个人前途与革命前途的关系。对于转业干部的训练,主要是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他们认识革命事业的新发展与新任务,克服狭隘保守思想,建立新的工作作风。学员经过短期培训,思想普遍发生了显著变化,觉悟有了显著提高,基本上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
第一期培训班共招收学员1174人,编为l0个班,1950年4月毕业。通过这期学习,学员进步很快,有27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27人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85%以上的学员服从组织分配,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同时还有300多名学员被分配到新疆,l00多名学员派往宁夏、青海。
据1950年4月10日出版的《民大生活》毕业纪念专刊记载,第一期培训班学员毕业时,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于4月5日致电祝贺,主政西北的习仲勋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杨明轩参加毕业典礼并讲话。习仲勋在讲话中首先对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表示祝贺,指出:"几千个青年经过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结合实际,自我改造,解脱了各种旧思想影响的束缚,走向为人民服务的道路,这是一件大事。"
习仲勋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扫除旧影响,建立新思想"的重要性,指出随着中国人民在军事上、政治上的胜利,全国正在开展着一个中国人民思想大解放的运动,这就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就是各地普遍掀起的学习热潮。"就这个学习运动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首先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扫除旧影响,建立新思想。"他说:"凡在旧社会制度下生活过的人,都不能不保有和沾染这些社会的思想影响,只是有多少、深浅、浓淡的区别,而不是有或没有的区别。而且一般地说来,由于这些旧的思想,是在很长久的时期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缘故,它给予人们的影响,不但是非常普遍的还是非常牢固的。"他说:"对于每个人来说,不能解脱各种旧影响的束缚,就不能适应新环境,不能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充实和发展自己,成为个人进步的绊脚石。所以一定要努力扫除旧影响。要当做整个社会的和个人的一件重大事情去做,要有真正的决心,真正的勇气,还要正确的方法。"习仲勋指出,扫除旧影响要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理论,"现在最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就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是共产主义体系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只有好好学习这个先进理论,应用这个理论去结合实际生活,说明实际生活,批判旧的东西,认识新的东西,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改造,把一切旧影响都扫除干净,建立起新的革命人生观,并在参加实际斗争中逐步地将它稳固起来。你们是已经这样做了,还要继续这样做。在西北的学习运动中,你们是走在前头,应当把经验总结起来,写成文章介绍各地,有利于推动各地的学习运动。"
习仲勋寄语毕业学员:"参加实际工作,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也是对大家的一种新的考验。我们做革命工作,是非常注重实际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工作人员的服务好坏以工作的实际效果做标准。" 他希望学员们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经受考验,"只要我们和在一块工作的同志很好的团结,特别是向老干部学习,紧密联系群众,刻苦用功,不断改正缺点,求得进步,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才能真正坚定自己的革命思想,把自己锻炼的坚强起来"。
习仲勋向毕业学员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坚决拥护和执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第二,建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革命思想和廉洁、朴素、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第三,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他说:"这是一般的标准,对于共产党员,还要求他们在各种工作中特别的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成为群众的模范;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习仲勋最后表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体,人民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建设国家的主力军。讲为人民服务,主要就是为他们服务。只有他们的生产事业发展了,他们的物质生活确实得到改善,文化知识真正提高了,一句话,只有真正把他们的事情办好了,其他各阶层的事情,才有好起来的可能,整个国家的事情才有办好起来的可能。这是我们时刻都要牢记的。"他号召大家"勇敢地走到实际工作中去,把学校里学得的东西,在实际中再锻炼,再提高。每个人都争取成为建设新中国事业中的突击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模范工作人员"。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从1949年6月25日正式成立,到1953年6月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历经近4年时间。在这个革命熔炉熏陶下,一万余名青年知识分子很快被熔炼成为满怀激情的革命战士,毕业后分配到西北五省区新区去开展工作,有力地支援了西北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区的政权建设工作。
在习仲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继承和发扬它的前身院校延安大学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革命校风,逐步树立了"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的独特校风,始终坚持"一切围绕教学"为主导的正确办学方针,要求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学生教好,使学生学好。西北民大继承了延安大学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经验,继续坚持延安时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总结出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和留用人员的新鲜经验。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重大贡献和优良作风,得到习仲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51年12月7日,习仲勋在西北区、陕西省、西安市三级党员干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在设备很简陋和经常费用很少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工作的,他们没有礼堂,上课在露天,吃饭也没有饭堂,但学校领导组织学生自已动手,解决困难,两年来训练了一万多人,取得了改造知识分子的丰富经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办法是目前在绝大多数学校中必须大大提倡的办法"。他要求:"必须向广大党与非党的同志说明,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学习民大的榜样。"之后,《群众日报》和《人民日报》也把西北民大艰苦办学作为典型加以报道推广,中央电影局还派人来校拍制了西北民大艰苦办学的影片。195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决定,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更名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校址由高陵县通远坊迁至西安南郊。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北政法学院,这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1998年3月18日,习仲勋为西北政法学院建院40周年题词:"学法用法,以法治国。"2006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1951年秋,毛泽东提议习仲勋担任中宣部部长,1952年9月,习仲勋正式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分党组干事会书记。调任中宣部部长后,习仲勋主持制定了"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教工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造就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人才。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仲勋当选为中央委员,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习仲勋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
习仲勋领导主持制定建国初期文教宣传16字方针,于十年后,国民经济因大炼钢铁、大跃进,盲目冒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出现灾难性困难,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史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党中央为国民经济迅速扭转困局,制定综合平衡,整顿提高,巩固发展的正确方针。这同习仲勋十年前制定的16字文化宣传教育方针,本质内涵完全相一致。实践雄辩证明,习仲勋的工作思想方略是何等的科学严谨,英明正确有极强的前瞻性。它在火热深刻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积淀飞跃提升,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丰富真理,完善真理,不断升华真理,与时俱进指引领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实践,永无止境的保持鲜活的实践性,先进性,抗左排右,历久弥新,没有失误,少犯错误,永续良性,健康发展,胜利前进。
习仲勋文化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重教尊师,飞跃提升到新的高度。重教必尊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崇高神圣的社会职业。习仲勋力主创办教师节,鲜明捍卫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习仲勋书记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和教育部张承先副部长一起向习仲勋提出建立教师节的事。习仲勋听后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1982年4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全国政协审查的意见如下:"建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自元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渴盼得到尊重的千年梦想终于变成现实!1985年1月,国务院赵紫阳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以教师为代表的新中国知识分子扬眉吐气,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
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为教师节题词:"人民教师光荣"。同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青团中央、全国教育工会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庆祝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万里在会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烈祝贺节日。
新中国教师节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产物,是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是尊师重教的一大标志。建立教师节,是由方明等提议的、胡耀邦等支持的、习仲勋等运作的,形成了缺一不可的铁三角关系。教师节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81年提议到到1985年建立,一共用了5年时间,说明愚昧思想、极左流毒和官僚作风在当时仍然严重存在。关于教师节的提案如果不及时运作,将有流产的可能,其后果不堪设想。习仲勋为促成教师节的建立竭尽全力,做了大量不可取代的工作。方明先生激动地说,"要办成一件事还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