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松的艺术生涯:
于成松1958年生。四川省西充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世界风光国际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首席画家。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美术分会会长。曾服役于西藏部队,任四川省南充市文化馆美术干部。创造出新画种,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吴作人先生命名为“复合油版画”。已出版个人画集48部,其中,《于成松四川风光画集》系列六部,被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纪念品;《中国风光画集》系列34卷,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选作礼品画册,成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上的重要见证。他用中国画艺术形式创作的“我们一起走过——90年90肖像”大写作品,被誉为肖像绘画艺术的里程碑。于成松2010年1月1日,在南极发表《世界风光艺术宣言》;是世界第一位在南极洲举办个人画展的画家。目前,正在进行《世界风光》大系100卷的创作工作。
个人画展:
198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在成都举办《于成松画展》;1989年,四川省、上海市总工会、美术家协会将《于成松画展》列为四川省、上海市两省市间的文化交流项目在上海展出; 1990年,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举办《于成松画展》,并举行“于成松作品座谈会”。已先后十八次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等在中国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199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于成松画集》。该画集被选入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民政部在1992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军地两用人才成果展,并被大会选为赠送代表的纪念品。
199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于成松四川风光画集》系列《九寨沟》《万岭竹海》《石海洞乡》《黄龙瑶池》《长江三峡》《剑门蜀道》六部。1992年,该六部画集被选作赠送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纪念品;1995年,又被列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纪念品。
独特的复合油版画:
1993年,应人民中国出版社等单位之邀,用独特的复合油版画艺术形式,潜心创作《中国风光画集》。该套系列画集共35卷(台湾省为二卷)。 2000年,中国文联(外发[2000]278号)报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字[2000]1036号)批准,以该套画集为载体,以台湾中华两岸世纪发展协会邀请“于成松艺术交流访问团”赴台学术交流和收集《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创作素材为契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风光画集编务办公室等单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西藏布达拉宫广场、北京八达岭长城、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天涯海角风景景区、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了重要的大型历史性活动:“中华魂《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海峡两岸万人签名百家寄语征集活动”和新浪网民寄语活动。在国家外交部的支持下,于成松发起举办了“和平·发展·友谊《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征集世界百位元首、著名人士新世纪寄语祝愿美丽中国早日统一”活动,得到了多位外国元首和驻华大使的友好回应和积极支持。
签名活动的重要资料(照片)和百家寄语题词,将编入《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第二册以及在“中华魂《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海峡两岸万人签名百家寄语展暨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世界巡回展”中展出,百家寄语还将按每位题词者一个版,精制成可保存千年以上的钛合金铜铭牌,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适当时间赠台湾地区的博物馆收藏及世界其它著名博物馆收藏。作为新千年新世纪之际,中华儿女和各国元首、著名人士再次表达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必将统一心愿的历史见证,载入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史册。
“为中国美术作贡献”:
1996年7月25日,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美术家吴作人先生在生病期间托夫人萧淑芳致信江泽民总书记,向江总书记推荐于成松,江泽民同志曾在寓所接见于成松,并题签和合影留念。自1982年之始,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少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古元、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琦、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沈柔坚等对于成松的艺术创造给予指导和充分肯定,并多次题词鼓励。刘开渠先生题词鼓励于成松“为中国美术作贡献”。
个人作品:
2001年,《从神农架捡来的世界》等二幅作品入选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2003年,创作《锦绣南充》画集,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2004年10月,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主办于成松油画作品展览。
2005年9月,作品《被遗忘的世界——昨日随风》人选2005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优秀作品展。
2005年9月,巨幅油画《水乳大地》被选作悬挂于天安门城楼贵宾厅作品。是天安门城楼悬挂的第一幅风光油画作品。
2005年9月,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在北京主办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巡回展·北京”展览。
2005年10月,在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60周年纪念日,国家有关方面以于成松的《中国风光画集·台湾卷》为载体在新浪网举行网民寄语活动;并将于成松的油画作品列为特等奖奖品。
2005年9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举办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巡回展”学术座谈会。称其作品技法独树一帜,在画坛独享风格,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认为于成松的作品在东西方绘画艺术交融中具有桥梁与枢纽作用,属于中西绘画艺术第四次浪潮的代表佳作。他的作品所表现的卵石坚硬、古拙,得天自然,细腻而神奇;溪流清澈、明快,纤柔不媚,欢快而沉稳;瀑布有势、有神,荡气还魂,如歌如诉;海浪热烈、激情,奔放无形,细微而粗犷;阳光炽热似火,温暖如怀,普照同射;云雾变幻如山,奔驰如梦,凝结如风;冰川玉洁透明,清净如洗,势如天生;古树禅奥、生新,有态有神,生命如人……将你带入如诗的境界。中国美术研究所前所长水天中写道:“于成松以他的创作计划踵事增华,值得肯定。每一代艺术家都可以从他的个性化艺术视角和艺术手段出发,为中华山川增加新的光彩。它既有利民族认同感的树立,也有利于绘画艺术的发展。”
于成松通过对不同类别颜料和不同溶剂的融合,掌握了具有色彩稳定的,耐酸、耐碱、耐紫外线照射,与普通油画颜料相同性能并适合自己创作使用的独特颜料;在创作实践中,他摸索出拖、提、压、转、起、伏、刮、旋、遮、隔、漏、添、盖、洗、脱、印、冲……等多种自己的创作技法,创造了新的画种——复合油版画,受到美术界和社会普遍肯定。在绘画艺术历史的长卷中,已经确立了独立的位置。
2006年6月,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等在海口市举办“于成松中国风光作品巡回展·海南”展览。
中国南极画家第一人:
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半年终于圆满结束,科考船“雪龙号”于4月10日凯旋而归。中国南极画家第一人于成松也安全、圆满、成功、胜利载誉回到祖国,今天上午我打通了刚刚回到北京的好朋友于成松的电话,衷心祝福他GO HOME!他的声音中还带着疲倦、劳累、喜悦,真是为他高兴、激动,太棒了,这是他的荣光,他的精彩,他的一辈子的骄傲。他在半年时间里,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记录和创作了多幅难得画作,为中国书画界赢得了荣誉,热烈欢迎大画家于成松回家暖和暖和,南极太冷了。
2009年10月11日 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出发,考察队员从上海“雪龙”号专用码头出发,进行为期半年(180天)的科考活动。考察队员中,有位特殊的随行人员:来自祖籍四川的著名画家于成松也背负50公斤行囊,远赴南极,用画笔向世人展现冰天雪地的南极风光。
于成松因此成为我国远赴南极的画家第一人:
“我有一个梦想,用画笔向世界人民展现美丽的中国,向中国人民展现美丽的世界。”于成松画中国风光出名后,就产生了画世界的梦想。
平凡小路(纸面)78x54cm
途中飞泉(纸面78x54cm
秋水(纸面)78x54cm
青山万叠(布面)182x182cm
祭(布面)183x183cm
法律顾问:岳成
艺术顾问:高占祥、刘大为、张海、杨力舟、沈鹏、冯远、曹灿、王明明、张飙、孙菊生、张旭三、权希军、赵立凡、涂向东、舒适、熊伯齐、汪国真、唐杰忠、朱坤岭、李春明、雷群